标准化
IEEE 1668-2014标准尚存不足
所属分类:标准化科研
来源:供用电杂志微信
作者:管理员
更新日期:2015-03-18

2014年8月21日,IEEE正式通过的IEEE 1668-2014标准,首次给出了1000V以下终端设备电压暂降与短时中断穿越性能与兼容性试验标准。在分析敏感设备电压暂降与短时中断穿越能力试验要求与方法的基础上,该标准中尚存在的不足。


标准含糊不明确的地方


一是在确定电压暂降穿越试验的试验条件时,需要设备制造商提供合理的工程判据。标准中只给出了需要考虑的因素,未给出相应的最敏感过程状态的判定依据和确定方法,以及子系统和组件具体的带负载情况标准,这给实际的试验操作造成的困难。


二是在制定电压暂降抗扰特性试验计划时,需要针对具体设备确定试验水平,即确定电压暂降幅值的最大值最小值、幅值间隔和持续时间序列。但是标准并未给出确定试验水平的具体方法和检验试验水平是否合理的评判标准。


穿越试验的合格/不合格标准


标准中提供了三种可选的合格/不合格标准。这种可选的试验结果判据充分考虑了用户的可接受后果状态。试验结果判据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确定设备重要物理参数的可接受变化范围,并考虑设备所在过程的性能要求。但是,现有研究就如何从用户可接受后果状态、过程要求的角度来选择设备物理参数及其对应可接受变化范围,仍未形成普遍认可的统一方法。


穿越试验的试验水平指标


IEEE 1668-2014标准中电压暂降穿越试验的试验水平指标均采取的是电压暂降幅值和持续时间,这种刻画方法的前提条件是电压暂降能通过它的暂降幅值和持续时间唯一表征。实际上,对于相同暂降幅值和持续时间的电压暂降,不同波形点的电压暂降波形间有很大的差异。标准中规定所有的试验都起始于0°波形点。也就是说,标准中未考虑波形点指标对电压暂降特性的影响,不能完全反映敏感设备或过程遭受的实际电压暂降的特性。

穿越试验行业配套标准


标准给出了一个各行业通用的敏感设备或过程的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的穿越试验试行标准。但是对于不同的用户类型、不同的行业,设备的实际运行环境是不同的,电压暂降造成的影响和用户对这种影响的可接受水平也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用户类型和行业,制定配套的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穿越试验行业标准。


总结


IEEE 1668-2014针对额定电压低于1000 V的终端电力设备,给出了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穿越试验的操作规程建议。


标准在现有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试验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得到符合性试验标准。这种完善和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不对称电压暂降(包括类型Ⅰ和类型Ⅱ电压暂降)和对称电压暂降(类型Ⅲ电压暂降),分别给出了不同的电压暂降施加强度;二是给出了明确的电压暂降穿越试验要求,包括电压暂降类型、施加强度、合格/不合格判据标准等。


此外为了获取更多的设备抗扰度信息,新标准从设备与电源间兼容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电压暂降抗扰特性试验规范,并给出了推荐的试验方法和过程。当然标准中仍存在有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针对电压暂降试验结果判据问题,应针对具体类型的敏感设备,深入研究其在电压暂降期间的响应机制,特别是设备自身的物理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以选择表示设备性能的物理参数及其对应可接受范围。建议的方法是利用过程抗扰时间的概念,将电压暂降期间设备响应与过程响应联系起来。


针对标准中穿越试验的试验水平指标的问题,有效的解决方案是依据设备或过程对电压暂降敏感的指标类别的不同,进行敏感设备或过程的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选择穿越试验的试验水平指标。


具体来说,敏感设备或过程可以分为只对电压暂降幅值敏感、对电压暂降幅值和持续时间敏感、对电压暂降相位跳变敏感和对电压暂降波形点敏感的四类设备或过程。对于第三类设备或过程,可在现有电压暂降试验向量的基础上,考虑多组不同相位跳变的试验向量。而对于第四类敏感设备和过程,则需要在电压暂降试验水平指标中增加波形点指标。


作者简介:


袁一丹,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能质量与智能电网;


汪颖,博士生,主要从事电能质量、智能供配电系统方面的研究。



免费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