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超导公司——美国新能源领域曾经的明星公司再次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裁员计划,进一步裁员20%,以削减成本并恢复盈利。包括此次裁员在内,该公司预计其自3月底以来所采取的成本削减措施将使其年度开支减少5000万美元以上。而在不久前的8月,美国超导才刚进行过一轮全球裁员,以减少成本与适应预期收入,减少了150人,约占全部员工的30%,而此次最新裁员实施之后,超导公司将仅剩360人左右。
超导公司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行业内受人关注的焦点。今年9月15日,美国超导公司宣布将针对中国最大、全球第二大风电设备制造商华锐风电开展一系列法律诉讼,包括提起有关侵犯知识产权方面的诉讼以及对与华锐风电的合同履行问题向北京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
对此,华锐风电方面曾多次公开声明,其低电压穿越方案是由自身800人的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而与美国超导的合同纠纷,则是因为美国超导在产品质量、技术和服务上均不能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造成的。
事实上,美国超导在2006年之前对风电业务鲜有涉足,在2007年1月收购了当时已经和华锐风电进行合作的奥地利Windtec公司后,才开始大量开展风电业务,并且此后几年中,依靠风电业务,业绩不断翻番。
美国超导发家之路
美国超导公司成立于1987年,在2007年之前其主要业务为超导材料的研发与销售。从2007年收购Windtec后,美国超导公司电力系统业务(主要是风电相关)呈现突飞猛进的增长,而其老本行超导材料业务方面则开始逐渐降低。
据美国超导2007财年年报显示,当年其电力系统业务贡献的营收暴增214%,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从59%增加到86%,仅Windtec的中国客户华锐风电一家所带来的营收就占了总营收的51%。此后的08、09财年,其电力系统业务所带来的收入达到1.68亿和3亿美元,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逐年攀高,分别为91%和96%。而在超导材料业务方面,美国超导的表现却不佳,收入已经从2005财年的3587万下降到2010财年的1016万,在总营收中所占的比例已经微乎其微。
事实上,在与华锐风电合作之前,美国超导一直是一个营业收入维持在5000万美元左右的小型公司,2002年至2007年之间,美国超导公司连年亏损,公司股价也在5美元-15美元的区间波动。而从2007年至2010年年底,在收购Windtec公司的重大利好情况下,美国超导依托其第一大客户华锐风电,营业收入快速增长,股价也随之飙升到40美元之上。直至2011年美国超导公司与华锐风电的合同纠纷爆发后,公司赖以生存的电控系统核心业务大规模停滞,超导股票一路跳水至4美元左右。
纵观美国超导几年来的发展历程,不能不提到华锐风电这个名字。这家如今已经位列中国第一的风电设备制造商从2007年以来一直是美国超导最大的客户。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四年间,美国超导营业收入中来自华锐风电的比例分别达51%、67%、70%、68%。美国超导这样单一客户的经营结构使该公司面临很大的风险,然而其在市场拓展方面的举措却一直很无力,直接导致美国超导越来越依赖高速成长的华锐风电,分享后者现成的发展成果。事实上,目前美国超导公司市值为2亿美元,其资本规模在全球证券市场中可算很小,而其大客户华锐风电的目前市值为65亿美元。
好景不长收入狂跌
今年4月,美国超导公司发布公告称,华锐风电3月底“拒收”其1.5兆瓦和3兆瓦风机核心电控组件。同时,华锐风电还将对部分合同延期付款,这些合同大约价值5600万美元。这使得超导公司不得不将2010财年的营收预期下调了近1亿美元。公告一出,超导公司股价当天就暴跌41.84%,至每股14.47美元。
此后,超导一直宣称由于受到华锐风电的影响,迟迟不发布2010财年年报。此事致使该公司股价持续下跌,时至今日已跌至4美元左右,跌掉90%,令投资者信心大失。近日,知名金融分析类网站seekingalpha发布研究文章,称美国超导股价显著下跌而直到今年年底股价仍可能持续疲弱。该文后有网友留言感叹到,“美国超导很可能会破产”,称其几乎毫无价值。
2011年9月23日,美国超导公司终于公布推迟许久的2010年报及2011年一季报。报告显示,美国超导2010财年净亏损1.86亿美元,2011财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从去年同期的9720万美元下降到910万美元。而在第二季度,其收入更从去年同期的9807万美元下降到2080万美元。在这些报告中,美国超导公司都声称亏损原因是由于失去了占公司营业收入近四分之三的中国大客户——华锐风电的业务。然而就华锐风电为何会拒收超导货物一事,美国超导方面至今尚无任何表示。
据业内人士分析,超导迟迟不发布年报,意在回避其在产品质量、服务、以及技术缺陷上的问题,而将公司本身的问题隐瞒,并转嫁到曾被其称为典范式的合作伙伴华锐风电身上。出于对股价大幅下跌的忧虑,该公司二度延后发布年报及季报可能存在故意拖延时间、修饰经营状况等意图。
由于今年风电业务面临停滞,美国超导曾将拉动业绩增长的希望寄托到电力系统的另一方面——电网业务上。但是此项业务的拓展似乎进行得也不顺利,因为其面临着这个领域众多十分强劲的对手,比如ABB、Power-One,甚至SatconTechnology。上一季度,超导仅有来自电网业务2080万美元的收入,这并不能拯救美国超导脱离业绩泥潭。
在即将过去的2011年,美国超导如同经历了一场可怕的梦魇,年初时投资者普遍看好这家明星企业的潜力,然而年末时,跌至4美元左右的股价让一切美梦都破碎了。
目前,美国超导面临丧失大客户且电控系统业务板块市场停滞的局面,而其超导材料又从未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公司财务状况退回到2006年前的水平。从其近年来的多次成功发行股票,并购Windtec等资本运作手段上看,美国超导似乎更擅长资本运作,然而其业务经营方面却一塌糊涂,着实有愧于其所谓的“领先的能源技术公司”称号。
连连裁员使得公司规模越来越小,研发方面迟迟没有任何进展,美国超导虽然手握华锐这样的行业龙头的订单,却没有充分利用这样的合作机会提升公司技术水平,提高公司的产品质量,错失了利用充分市场和资金来促成公司成长的机会,却将自己的“财源”告上法庭。面对同行业,例如ABB、爱默生等公司的强大竞争,美国超导已经内外交困。“无论超导同华锐的官司结果到底怎样,超导已经从风电行业中完全出局,”某研究机构的行业分析师说。
跟不上中国风电发展步伐
事实上,就算在与华锐风电合作期间,美国超导的营业状况也不佳,虽然有来自中国市场的大量收入,但除2009年稍有盈利外,近几年来都面临亏损,足见其问题所在。
从其处理与华锐风电的纠纷上看,美国超导对广阔的中国市场始终不够重视。据了解,在华锐风电以超导产品不符合合同要求为由拒绝接收供货后,双方经过了多轮谈判,但是均未就相关纠纷达成和解。
据华锐风电方面解释,美国超导所供产品在技术上明显不合要求。美国超导主要向华锐风电提供过PM1000和PM3000变频器两大类核心部件产品。双方商务合同中明确表示产品需符合低电压穿越要求,但美国超导所提供的变频器却未通过中国电科院的低电压穿越测试。
“双方早在2009年就已约定了技术改造的一些具体方案,但美国超导并没有执行该方案,这直接导致了产品不合格的结果。美国超导一直无法提供整体方案,解决因其产品功能缺陷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华锐风电高级副总陶刚告诉记者。
针对超导的产品缺陷,华锐风电已经依靠自身技术得以解决。陶刚说:“华锐风电依靠自己800多人的研发团队,从2007年就开始了低电压穿越技术的研发工作,并于2008年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2009年开始,华锐风电生产的风电机组在硬件设计上就已经预留了低电压穿越功率变频器的容量和相关的保护功能,使其可以随时按需要进行低电压穿越等功能升级。
此外,今年5月18日,华锐风电自主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电网友好型6兆瓦系列风力发电机组于江苏盐城生产基地下线。而美国超导并未参与6兆瓦技术研发的过程,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超导已跟不上华锐风电发展的脚步。
国内风电产业快速发展有目共睹,国内风电技术的创新速度已经有超过美国等一些先进国家的趋势。在此背景下,一些传统进口产品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的自身需要,越来越多像华锐一样的中国风电企业将继续加快摆脱对国外产业技术的依赖。而像美国超导这样的外国公司,如果今后想仅仅靠所谓“技术优势”,不提供相应质量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就坐享中国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成就,恐怕是行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