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气会展网
中国电科院“配电网数模混合仿真”项目成果鉴定会在北京召开
所属分类:会议动态
来源: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作者:管理员
更新日期:2017-10-11

2017年9月23日,受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委托,我会对其完成的“复杂配电网多时间尺度数模混合仿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组织召开了成果鉴定会。

成果鉴定会在北京举行
      鉴定会由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裴相精主持。裴相精秘书长首先感谢电科院对我会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认可和信任,感谢各位专家对我会科技咨询工作多年的支持。中国电科院配电所所长盛万兴、配电所总工孟晓丽先后致辞,对我会和专家多年来对电科院配电所科研工作的关心和帮助表示由衷感谢,项目完成人员全部参会并认真聆听专家质询意见。
       按照鉴定会程序,与会专家一致通过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鉴定委员会由清华大学教授董新洲、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孔力、保定天威新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何平、中国节能协会教授白晓民、国网河北省电科院教授级高工范辉、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吴俊勇、国网北京电科院教授级高工段大鹏7位行业资深技术专家组成。我会推荐董新洲教授担任主任委员,孔力研究员担任副主任委员,获得与会专家一致同意。
      鉴定委员会专家认真听取了项目汇报,仔细审查了鉴定材料,对成果技术内容进行了严谨质询,并提出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完善意见和加快成果推广应用的建议。鉴定委员会对项目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该项目技术创新程度高,示范性强,提高了复杂配电网仿真的精度和速度,为配电网运行控制辅助决策等提供了技术支撑,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量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电动汽车等新型设备或系统的引入,配电网成为了有源配电网,其复杂性发生了跨越式增长。配电网仿真作为配电技术研究与测试的基础手段与重要工具,为配电网规划设计、优化调度提供技术支撑,可有效保证配电网可靠、稳定、高效、经济的运行。目前,国内外配电网仿真软硬件仅侧重功能分析、离线分析和小规模网络,面向复杂配电网全过程分析的数字仿真和数模混合仿真产品尚属空白。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电科院实现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填补了多项国内外行业空白:一是首次提出了复杂配电网多时间尺度建模方法,解决了复杂配电网不同仿真尺度下模型不一致的关键技术瓶颈;二是首次提出了基于分布式组件服务的配电网离线/在线一体化仿真方法,解决了实际配电网运行数据非完备、仿真状态切换等难题,为配电网控制策略验证、故障溯源、保护校核等提供了技术支撑;三是自主研发了复杂配电网小步长实时仿真系统,实现了基于自适应变步长、复杂模型智能分割、多核CPU/FPGA分层并行仿真功能,解决了复杂配电网暂态过程实时仿真困难的问题;四是独立开发了基于硬件在环的复杂配电网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突破了数模转换相位偏差、幅值衰减、同步延迟等技术瓶颈,实现了配电智能终端、分布式电源并/离网控制器等数模混合试验检测功能,解决了常规试验检测系统拓扑固定、不能体现复杂有源配电网暂态特性的问题。
      最后,裴相精秘书长对本次鉴定会进行简单小结,简要介绍了学会近几年在科技咨询、成果鉴定、科技奖励、团体标准等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方面的工作进展,表示我会将不断发挥在专家、技术、信息方面的智力资源优势,积极以国家一级学会的行业影响力,为我国输变电技术发展和进步“铺路搭桥、精深服务”。

免费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