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设备工作委员会
标准与科技同步 引领电工行业迈向高端制造
所属分类:新闻资讯
更新日期:2010-12-03

内容摘要: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召开的首届全国机械工业科技大会1116-17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做了“标准与科技同步 引领电工行业迈向高端制造”的交流发言。

    电工标准化工作历经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经过“十五”和“十一五”的洗礼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和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都为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为电工标准化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一、标准与科技同步,走过丰硕“十一五”

“十一五”期间,电工行业标准化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在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有关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在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大力指导下,按照“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标准化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标准化工作与科技发展相结合,在推动行业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电工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引领电工行业标准化事业蓬勃发展。

(一)以振兴电工装备制造业为目标,服务行业为宗旨,努力开创电工标准化工作新局面

 1、建立企业为主体的电工标准化工作新机制

在国家标准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关心和指导下,2005年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在民政部注册成立了以标委会秘书处和行业骨干企业为会员主体的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简称协标委),负责推进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协标委成立以来,在落实协会总体工作、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新思路、开展标准制修订、建设标准化技术机构、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等方面积极发挥和调动电工优势企业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在组织龙头企业为主体承担重点领域的技术标准研制,如协会组织开展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大型空冷汽轮机、核电常规岛汽轮机等重大技术装备标准的前期研究,是在哈电、东方、上海等发电设备龙头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开展相关科研转化为自主技术基础上开展的;±500kV、±800kV高压/特高压直流输电关键设备标准研究是在西电、特变等输变电设备龙头企业依托重大工程开展技术攻关取得自主技术基础上开展的。还表现在优势民营企业承担新标委会的秘书处和主任委员,如江苏大全、广东志成冠军、深圳长园等企业承担分标委秘书处;常熟开关等企业出任分设的标委会/分标委主任委员。还表现在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登上国际标准化舞台,“十一五”期间电工行业承担的IEC三个主席李亚萍、苟锐锋和张秋鸿分别来自许继、西电和哈汽三个行业龙头企业。这些都凸现了电工标准化工作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机制。

2、建立了突出重大装备技术、发输配用协调发展、结构合理的电工标准体系

 近年来为突出重大装备、重大产业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指导下,电工行业重点推进了大型发电机、变频节能电器设备、工矿牵引电气设备等33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的申报工作,完成了高压直流输电设备、电器设备网络通讯接口等18个新标委会的筹建。对由企业承担秘书处的标委会进行了重点扶持和指导,如不间断电源、热缩材料标委会等。目前,电工行业标准化技术机构数量已达76个(包括分标委及工作组,其中大标委43个)。基本建立起了体系完整、国际对应、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标准化组织体系。

 3、加快电工标准制修订,提高标准总体水平

近年来,为解决标准老化、标准水平滞后、标准缺失等问题,国家标准委加大标准制修订步伐,标准制修订工作非常繁重,社会责任重大,特别是2008年配合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国标委将消费品和食品安全4000项标准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一年完成。对此协会积极制订有效措施,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实行定期管理,确保了任务完成,使电工国家标准的整体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截止到200912月底,电工行业的现行国家标准总数1493项,其中强制性标准269项,推荐性标准1198项,国标指导性技术文件26项。电工行业现行的行业标准总数1731项,全部为推荐性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为1003项,采标率为67%

(二)实施标准化科技创新,推进重大装备标准研制上新台阶

 1、标准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求

 针对国家实施青藏铁路、西气东输重大工程建设,协会利用集中行业输电、用电、电工材料以及共性技术等领域技术优势,组织联合科技攻关,先后研制了高原环境适应性系列25项标准,覆盖了高原和沙漠特殊环境条件的基础性、产品、试验方法标准,基本满足了西部开发对电工产品标准的需求。该系列标准的实施,直接服务于我国青藏铁路建设及西部大开发。

2、标准配合国家重大装备研制

  近几年来,电工标准化工作紧密围绕国家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实施,以重大装备、重大技术、重大产品标准化工作为重点,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主线,通过实施“2005-2007年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和落实“装备制造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由协会牵头组织开展了高效清洁发电、特高压输变电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标准研制。除了结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质检行业公益科研专项等国家科研项目的实施,配合国家工程建设组织高压和特高压直流设备标准研制外,还组织研制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大型空冷机组、核电常规岛汽轮机等重要标准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今年又组织启动百万千瓦水电机组、智能电工设备等重要标准科研工作。同时也推动了相关标委会开展重大装备标准制修订,如配合国家水电工程建设,发电机标委会组织开展大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系列技术条件、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等重要标准研制;结合我国抽水蓄能工程建设和近年来打捆招标实践经验,水轮机标委会组织行业开展了混流式水泵水轮机基本技术条件等重要标准的自主研制。

3、加快推进标准对电工产品节能减排的支撑作用

组织实施2005-20072008-2010年两个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化发展规划,深入贯彻《能源法》,形成政府主导、龙头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标委会紧密结合,以标准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机制。针对列入《规划》的电工39项标准,除已开展的重大装备标准外,组织行业开展了大型循环流化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大型蒸发冷却发电机、高效/超高效电机及电机系统节能等标准研制;旋转电机等标委会组织开展了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变频器供电电动机的试验方法研究”等。组织常熟开关、河北电机等企业,以及电线电缆、旋转电机等标委会开展了“绿色制造共性技术研究及应用”和“电器制造中环境设计因素研究”,完成了《用能产品环境意识设计导则》等7项标准的制定;组织制定了低压电器、电器附件等环境生态设计标准,开展了环境生态评价的前期研究。《规划》的实施以及高效节能电工产品标准的制定,必将大力推进电工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进程。

(三)国家标准科研和标准制定获得多项奖励

 “十一五”期间,电工行业标准科研和标准制定工作成果显著,相继获得IEC 1906大奖3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省市级奖项若干项。这些标准获奖体现了电工标准化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提高了标准创新技术水平、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重点实施国际标准突破战略

   电工行业在近年实施国际标准化战略中,不断取得突破,目前承担IEC秘书处3个,承担IEC技术委员会主席3个,出任IEC/SMB中高层专家6人,赢得IEC 1906贡献奖3人次,承担了7项国际标准制修订任务。

2008年按照温家宝总理“经过几年努力,要有一批叫得响的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的指示和国家标准委关于国际突破工作“必须依靠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的精神,协会在前期推进电工基础、输变电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2008年开始重点推进发电设备领域国际标准化突破,哈汽张秋鸿副总经理成功当选为IEC/TC5汽轮机主席,目前又在积极运作争取IEC/TC4水轮机主席。同时针对IEC新领域的战略研究,在智能电网、特高压输电、直流配电系统等电工重点领域落实了许继集团贺春出任智能电网战略组、西高院王建生出任特高压输电战略组、上科院柴熠出任低压直流配电系统战略组专家,哈电机付长虹出任能源效率战略组专家。

配合国际突破工作,协会还制定了“电工行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指南”、“关于电工行业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意见”等相关文件,并配合重大装备、资源节约、电气安全等领域参与国际标准研制,每年组织行业参加IEC大会,并组织行业制造企业、科研院所专家进行相关的国际标准化与技术交流考察。

  “十一五”期间,电工行业在推进工业电热设备、继电保护、裸电线、熔断器、电力电容器等领域国际提案的提出,促进水轮机、高压开关、旋转电机、低压电器、防爆电气设备等标委会国际标准化活动力度的加大,优势企业的专家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订中等方面成效显著。

(五)经验体会

  1、标准化工作要与国家政策紧密结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内外环境变化,当前标准化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技术工作,而是一个国家一个行业技术水平、经济实力、政治背景的集中反映,因此标准化工作者不能只是埋头工作,而且要有灵敏的政治嗅觉,要善于学习政策形势方针,也就是要讲政治,运用到标准化工作的实践中,才能抓住工作的重点,引领行业的发展。

2、标准化工作要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随时都有新的技术突破,有新的工艺和产品研发出来,因此作为标准化工作者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了解行业技术发展动态,才能不断推进行业标准化工作与新技术、新领域的结合。

3、标准化工作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标准化工作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就是规范市场,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作为标准化工作者就要了解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要关注国际国内市场动向,结合制造行业特点,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制定出满足用户需求又支撑行业发展制造的标准。

4、标准化工作要与对外贸易紧密结合

标准化工作还要不断了解国际和国外标准动态,做出对比研究或转化学习,积极推动行业主动去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为主或参与重要国际标准制定,为贸易服务,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服务。近几年协会组织推进国际标准化突破,打造我国在IEC各领域的专家团队,在国际标准化领域反映中国声音,同时开展电器设备出口指南研究,并与国外协会机构合作,开展标准比对索引目录研究,加大标准化工作为企业外贸的服务,取得良好效果。

二、挑战与机遇同行,迎接转型“十二五”

(一)党中央、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系列重要会议对当前标准化工作提出了重大责任、艰巨任务和光荣使命。一是把标准化工作放在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导向的高度,与国家财税政策、信贷政策、环保政策相提并论;要求抓好标准制修订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对标准化范围的要求涉及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不仅涉及各传统产业,也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等战略性新兴技术产业,还涉及维护质量安全、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消费者正当权益,以及促进贸易便利化和稳定对外贸易。二是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度要求切实增强做好标准化工作。温家宝总理强调,要突破技术核心,加快形成一批以我为主的技术和产品标准;要增加自有品牌产品和自主技术及标准出口比重。三是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扩大内需、引导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维护产品质量、保证安全、规范市场行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国务院关于重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为标准化提供了机遇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国际竞争优势,国务院已正式公布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目标是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加快培育发展物质资源消耗少、环境友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其中与电工行业最直接相关的是高端装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表现为:技术上高端,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集成;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特征;产业链的核心部位,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高端制造产业既包括传统制造业的高端部分,也包括新兴产业的高端部分。

  要努力推广标准化战略,这是提升行业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技术标准已成为高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也是保障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法规手段。当前要组织大型骨干企业参与并成为标准制定的主体,注重与国际标准接轨,参与国际标准活动,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从而促进自主创新产品占领国际市场。

(三)“十二五”电工行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任务

 1、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协会标准化工作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和上级各有关部门的总体部署,深入研究和探索做好标准与我国产业政策的有效衔接,尤其做好标准化工作与发展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撑;发挥标准在加强宏观调控、淘汰落后生产力方面的政策把关作用;发挥标准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政策引领作用;发挥标准在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推动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作用。

2、配合国家能源政策,加大新能源领域标准化工作

  运用标准化手段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突破能源资源约束。依托能源行业风电标委会风电电器设备组,组织电工行业推进风力发电电气设备标准化工作,使标准、检测、认证与产品开发相配套,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配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做好核电电气设备标准体系研究,并开展其它核电电气设备配套标准的制定工作;配合国家标准委光伏发电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开展并网光伏发电电器设备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研究;依托国家智能电网标准总体推进组设备组,组织行业开展智能电网设备标准化工作。

3、加快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

  2009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的减排目标,这一承诺使碳减排工作成为我国各行各业急需参与和开展的紧迫工作。对此,电工标准需要开展基础性科研,研究电工装备制造中的碳排放指标及考核方法等标准;通过标准化方法,研究典型产品的低碳化解决方案,带动一批电工产品和设备开展低碳化标准研制,促进电工装备制造业低碳高效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4、健全和完善电工行业标准化体系,服务于行业振兴发展

配合国家标准委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关于完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体系的要求,重点做好梳理并完善电工行业标准体系,形成系统完善、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相互衔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电工行业标准体系。

5、强化国际突破工作的有效性,进一步增强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一是稳步推进电工行业采标工作,注重采标的有效性,发、输电设备标准加强主动性采标,配、用电设备加强采标的同步性,电工基础材料加强采标的速度。二是在现有突破基础上,在水轮机、防爆电气设备、变压器等专业领域有重点、有步骤地进一步提升参与国际活动的水平,增加国际话语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利用我国已取得的主席、秘书处、高层专家等有利形势,加强国际标准提案研究和国际标准参与深度。四是通过工作实践,引导和培养一批优势企业或标委会专家,熟悉和掌握国际规则,形成电工国际标准化复合型人才的支撑队伍。

免费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