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第一稿已起草完成,新一轮电改有望实质性向前推进。消息一出,立即引起极大关注,十二年来的电改僵局能否就此打破?业内对此满怀期待。
在2002年,国务院以“国发[2002]5号文件”下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业内通称“五号文”),正式启动第二轮电改。
当年,“五号文”提出了“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四大目标任务,要求“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
然而,十二年过去了,当初的电改愿景仅仅实现了最容易的第一步,即厂网分开。原有的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为发电和电网两大部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等五大发电企业,以及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
看似简单的电改“四步走”在刚刚走完第一步之后,就开始徘徊不前。这显然是背离了当初的电改初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对此怒斥:“我们做了第一步,后面的都没做,结果电网公司变成唯一垄断买家”。
其实,“后三步”改革才是关键!在主辅不分、输配一体的情况下,电网公司自然垄断负面影响日益放大,将输电、配电、售电大权独揽一身,两张巨网直接就扼住了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的咽喉。
在现行机制下,电网公司并非纯粹的“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通过发电企业上网电价与终端消费者电费间的差价,来获取巨额利益。再者,电网公司这种将调度、交易和输电三者结合,形成独买独卖的交易模式,极易滋生腐败。不久前国家电网总经理助理朱长林等电力系官员落马,在一定程度上也佐证了这一点。
按照电改的设计蓝图,电网公司会朝着公用事业服务企业方向转型。也就是说,往后电网公司只输电,不卖电,电网公司只是象征性的按输配电价收取“过路费”,用于电网投资建设和维护。
显然,这样的改革设想,将直接动两大电网公司的“奶酪”,电改继续往前推进,触及电网公司的核心利益将不可避免!
那么,僵持十二年之久的电改能不能向前推进?电改的难点究竟又在哪里?为此,我们特别梳理了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等几位能源界“大佬”、(前)政府官员、学者在此前和近期发表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从这里面或许可以寻找到大家想要的答案!
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对于电改问题一直讳莫如深,但从其撰写的《中国电力与能源》一书中,依然对此有着清晰的表述。
刘振亚认为,应坚持现有输配一体化、调度和电网一体化的格局。他认为电改的方向应是构建政府监管下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关键要放开发电市场和售电市场两头,改进中间输配电网环节的监管,形成“多买方多卖方”的市场格局。
在刘振亚眼中,现行的输配一体化和电网调度一体化符合国情,能够实现各方高效协调运作,最大限度降低电力系统瓦解和大面积停电风险。
南方电网董事长赵建国在去年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电网改革可以按照区域属性分片经营,但不能再将电网分段切分。赵建国也认为,电网输配分开不符合中国国情,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电网本身具有自然垄断特性,因此不能对电网进行输配分开。赵建国还说,电网企业应定位于只干电力的工作。
原电监会副主席邵秉仁对于电改直言不讳,他将电改停滞的根源归结于政府。邵秉仁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2004年国资委给国家电网核定的主营业务就是“电力供应及相关技术服务”这一个业务。当时改革的大方向就是要精简,专业化,主多分开,主辅分开,就是集中优势,专心做一个行业。几年下来,国家电网的职能越来越多,传媒、金融、装备产业等等广泛涉猎,越来越看不清是不是个电网公司。
“企业玩命地扩大规模,增加的成本最终都要进入电价,由老百姓买单。既然如此,企业花多花少、怎么花,就要有人代表老百姓来管,不能企业自己说了算。谁替老百姓来把关?只能是政府”,在邵秉仁看来,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的游戏规则、市场格局设置不合理,最后形成企业行为的不合理。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认为,全盘否定过去能源和电力体制改革的言论有失偏颇。张国宝表示,电改一直在努力向前推进,电价一厂一价的定价模式,变为地区的标杆电价,发电领域也已经打破了垄断,实现了多家竞争办电的局面。张国宝认为,改革,应该允许“摸着石头过河”,看准的就改,一时看不准的,允许再看看。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则认为,输配分开是必须的。他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输配分开是电力市场化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但输配电分开是不是就把国家电网打碎,分成五六个区域网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分成五六个网输配也还是没有分开。输配分开和解散国家电网是两码事。国内外的经验都是输电电网要进行管制。从电源这个方向,可以竞价上网来进行优化、来确定价格。这是一个大方向。这个方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就是因为我们现在还有很多非市场的因素在里面,很难一步到位。
电改延宕十余年而未决,个中缘由也并非简单的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道得明。如今,新一轮的电改呼之欲出,这注定是一场重大而复杂的博弈。结果如何,我们惟有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