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煤企重组再加速
所属分类:科技信息
来源:《能源评论》杂志
更新日期:2019-09-24

   纵向横向整合提速

   当前,主要煤炭生产国前5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均在50%以上。从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煤炭行业在后工业化阶段,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升。

   以美国为例,20世纪80?90年代是行业重要的并购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并购发生在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主要特点是以石油、钢铁、电力公司为主的非煤企业退出煤炭行业;第二阶段为90年代后期,主要是煤炭集团之间的并购,以达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占领市场等目的。

   中国煤炭行业当前发展阶段与美国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的宏观与市场环境非常类似,但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并购存在一定体制障碍,一方面作为煤炭市场主体的国有企业对价格信号相对不敏感,退出市场的进度相对慢;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煤炭资源很难完全实现市场化方式转让,加之地方利益的保护,跨区域的重组存在现实障碍。

   “从目前的现实选择来看,煤电联营和省份范围内的整合重组是国内相对可行的并购方式。”华金证券分析师杨立宏分析。

   事实上,自2016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大力推进煤电联营。2017年8月28日,中国国电集团与神华集团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集团,成为煤电联营的重要标杆。 

   为了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煤电联营发展模式,2019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15个具有代表示范作用的煤电联营项目,确定为全国第一批煤电联营重点推进项目。其中安徽省淮沪煤电田集电厂、淮浙煤电凤台电厂、中煤新集利辛板集电厂3个项目列入第一批煤电联营示范项目。贵州、云南、宁夏等地方政府也出台煤电联营的推动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合同煤占比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的情况下,煤电联营的可行性或将进一步增强。

   除煤电的纵向一体化发展,区域内的横向整合,或成为不少煤企的选择。

   当前,除了部分央企的跨区域重组,大部分横向整合仅限于省域范围。其中,陕西、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贵州等省份曾陆续进行了省内国有煤炭集团的重组。后期,整合潜力较大的重点区域或聚焦山西、陕西、贵州三个省份。

   山西煤炭资源开发进入中后期,产量进入平稳期,煤炭集团与上市公司均面临成长性匮乏难题,存在存量资源整合的内在需求。2019年7月,潞安环能公告拟现金收购集团慈林山煤业,意味着山西煤炭国企资产注入的破冰。 

   陕西省也有较大的整合空间。在陕西,煤炭生产呈现“三足鼎立”的格局,2018年陕煤集团、神华集团分别占省内煤炭产量的24%和 20%,地方企业占比为56%,占比相对较高;蒙华铁路通车后,陕煤集团作为地方国企更容易获得运力配置,有利于降低成本、扩大销售,进一步扩大与地方煤矿的竞争差距,整合条件进一步优化。

   贵州省盘江集团也有进一步整合省内资源的可能与空间。一方面,2018年贵州省内小煤矿占比达87%,在黑龙江省完成小煤矿的关停后,小煤矿数量众多的贵州省成为安全隐患最大的省份,未来拥有地方小煤矿存在较大的关停和整合空间;另一方面,贵州省国企战略重组持续,原省直属的贵州水矿、林东矿业集团、六枝工矿已全部划归盘江煤电集团,盘江煤电集团成为贵州省唯一省属国有煤炭平台,有望进一步整合省内资源。 

   “煤炭行业去产能过程中,还应警惕地方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处理好去产能后的后续问题。”林伯强提醒。

免费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

共为您搜索到0条新闻

无匹配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