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则故事:
话说有一天,毛主席把周恩来和朱德叫来问了一个问题:“怎么让猫吃辣椒?”
朱德是军人出身,爽快地说:“这个好办,分三步:第一,撬开猫嘴,第二,放进辣椒,第三,合上猫嘴。”
主席说:“不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作为一个共产党人你应该知道这个道理。”
周恩来说:“要不换个办法?把辣椒包在肉里让猫吃。”
主席说:“更不妥。作为一个共产党人你也应该知道,欺骗只能有一次。这样做了,这个猫不仅不吃辣椒,下次连肉都很怀疑了。”
周恩来和朱德为难地说,那怎么办呢?
主席说:“我有个办法,把辣椒抹在猫屁股上。猫就不断的要舔屁股。然后再抹上。这样猫不就自动自发吃辣椒了吗?”
这则故事来自佛教的《百喻经》,它让我们思考:要想有目的地改变一个人的认识或行为,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通常人们会采用两种办法:1.暴力;2.欺骗。
在这个故事里,这两种方法都是无效的。为什么?因为这两种方法对猫来说都是一样的,就是嘴里的痛苦不断增加。
毛主席的方案之所以好,就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猫虽然嘴里的痛苦增加,但是屁股上的痛苦却在减轻。有一失必有一得,对未来预期有一得,我们才愿意在今天有一失。
我曾经在东莞见到一群来自工厂生产一线的女工,她们自掏腰包参加一个系列培训课程,这让我大感意外。因为在我看来,这些管理课程离她们很遥远。这么多年我给很多大企业搞管理培训,在意愿上主动参与的员工并不多。为什么这些收入微薄的女工却愿意自费学习?答案或许就是,这个培训机构让她们看到了通过学习获得成长、改变命运的可能和机会。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即便像猫这样的动物,在我们完全无法和它沟通,无法取得共识,无法讲道理的情况下,在所有说服工具失效的前提下,我们仍然可以在不花任何代价的情况下为对方创造一种利益,然后去引导它的行为方向。
当用一种痛苦的行为找到一种成功感时,这种痛苦的行为会成为一种嗜好。这只猫迟早会成为一只四川猫,爱上吃辣椒。